導語:中公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,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、時政模擬題、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彙總等。今天我們關注--時政熱點:1元廚房。
每逢飯口,這條狹窄小巷子就熱鬧起來:三十幾簇爐火上鍋鏟翻飛、菜肉跳躍……空氣中混合着每個家庭拿手菜的香味。
這家自助廚房位於江西南昌腫瘤醫院旁。1元錢,是使用者付給廚房經營者的“使用費”。
這家“1元廚房”,年頭不短了。2003年,萬佐成、熊庚香兩口子在小巷子裏支起了一個油條攤,早出晚歸賣油條。有一天,一位神情疲憊的婦女來買油條,買完不走,在攤前打轉。
“您還需要什麼?”萬佐成詢問。
“能……能不能借火讓我炒個菜?家裏小孩患了骨癌,截肢了,別的都不想吃,就想吃口媽媽做的菜。”
聽了這話,萬佐成兩口子二話不説就答應了。炒完菜,這位母親非要付錢。萬佐成説這是“餘火”,不要錢,以後需要可以天天來。
時間一長,小巷子能炒菜的消息,就在腫瘤醫院傳開了,找萬佐成兩口子借火做飯的人多了起來。“每天6點鐘就有過來的,最多的時候全部6個爐子都有人排隊,一天三四百人來炒菜。”萬佐成看大家等不過,乾脆一口氣買了10多套廚具和煤球爐,一堆切菜板碼得整整齊齊,還配備了食鹽、醬油等簡單調料。
起初,萬佐成兩口子靠賣油條貼補爐火錢,病人家屬來炒菜是免費的。時間一長,來做飯的病人家屬不幹了。大家實在不好意思讓兩口子往裏搭錢,強烈要求收點錢,算作水煤開支。
幾經拉鋸,萬佐成和病人家屬們“達成協議”:日常炒菜收5角錢,逢年過節就不收錢。這個價格維持了很多年,後來因為物價上漲,又有病人家屬提出漲價,兩口子才勉強把價格調到了1元。
小巷子的牆上,有很多電話號碼,這是來做過飯的病人家屬留下的。他們希望,萬佐成兩口子方便的時候去自己家裏做客吃飯。
“生離死別是最可怕的事情。能幫到大家,心裏就很高興。”萬佐成説。
就這樣,月落日升,暑往寒來,小巷子裏始終炊煙不斷。十多年中,萬佐成兩口子接待的“炒菜人”早已過萬。
原標題:1元廚房(感人肺腑的中國故事)
文章來源://paper.people.com.cn/rmrbhwb/html/2021-01/18/content_2029516.htm
[聲明]本文僅供學習交流使用,不構成商業目的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,我們會馬上處理。
更多相關信息請訪問中公時事政治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註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蒐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2-25
02-25
02-25
02-24
02-24
02-22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6
02-25
02-25
02-25